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神经免疫团队关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睡眠障碍研究成果在Neurology发表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神经免疫团队在神经病学知名期刊Neurology(中科院一区,Top,IF=9.9)发表了题为“Cardiopulmonary coupling spectrogram as an ambulatory method for assessing sleep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encephalit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将CPC用于AE的睡眠评价,并发现了AE的睡眠评估标志物,拓展了AE睡眠障碍的评估思路。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刘斯洋课题组揭示妊娠期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减少症的关键遗传基因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斯洋)妊娠期是人类繁衍的关键时期。妇女在孕期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支持胎儿的生长和发育。其中,孕妇的血小板计数会逐渐下降,分娩时达到最低值,产后逐渐恢复至孕前水平。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 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小于150×109/L。全球每年有超过900万的GT患者。GT患者产后大出血的风险分别是正常孕妇的2-3.7倍。血小板计数是一个高度可遗传的表型,在不同人群中估计其遗传力为0.45-0.54。临床上观察到GT患者再次妊娠时复发的风险比是正常孕妇的14.2倍。
中山大学-航宇微 宇航SoC芯片联合实验室签约暨揭牌仪式在珠海校区举行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方媛、许嘉茵)5月17日,中山大学-航宇微 宇航SoC芯片联合实验室签约暨揭牌仪式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楼举行。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珠海市副市长晁桂明、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颜军等出席签约仪式。
董光辉教授团队发表大气颗粒物中氯化石蜡与儿童过敏性疾病正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黄靖雯)近日,公共卫生学院董光辉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IF=13.6)上发表了题为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hlorinated Paraffins and the Risk of Allergic Diseas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的最新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深入拓展,为推进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氯化石蜡的健康风险评估和相关管理提供了新的人群研究证据。
帅心涛、魏波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丁东兵)近期,附属第三医院帅心涛、魏波教授团队在药剂学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IF=10.8)上发表题为“Nanodrug modified with engineered cell membrane targets CDKs to activate aPD-L1 immunotherapy against liver metastasis of immune-desert colon cancer”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雷宏香教授、杨国伟教授团队在基于光镊的新型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雷宏香)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临床研究和新型药物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如何实现稳定安全且无药物泄漏的靶向药物输运,同时又能获得具有高药物利用率和低毒副作用的精确可控给药,仍面临重大挑战。
陈亚军教授团队在健康公平性与全人群身心健康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刘美玲、葛文鑫、梁景宏)近期,基于健康公平性的视角,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亚军教授团队针对单个及多个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SDoH)与全人群身心健康的关系和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及相关机构采取更有效方式加强健康公平,促进全民健康提供依据。系列文章分别发表在Psychiatry Research和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等精神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知名期刊。
化学学院郑治坤教授团队弹性晶体膜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
中大新闻讯(通讯员刘健阳)高结晶度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缺陷结构,缺陷特别是晶界缺陷严重破坏高结晶度材料的机械性能,而天然和合成晶态材料通常为多晶,故晶态材料机械稳定性不高。同时,同木材、玻璃和塑料等一样,晶态材料的机械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与韧性(材料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吸收能量并抵抗断裂的能力)相互制约,如何改善高结晶材料的脆性,同步增强其机械强度和韧性为晶态材料当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