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军教授团队在健康公平性与全人群身心健康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刘美玲、葛文鑫、梁景宏)近期,基于健康公平性的视角,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亚军教授团队针对单个及多个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SDoH)与全人群身心健康的关系和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及相关机构采取更有效方式加强健康公平,促进全民健康提供依据。系列文章分别发表在Psychiatry Research和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等精神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知名期刊。

化学学院郑治坤教授团队弹性晶体膜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

  中大新闻讯(通讯员刘健阳)高结晶度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缺陷结构,缺陷特别是晶界缺陷严重破坏高结晶度材料的机械性能,而天然和合成晶态材料通常为多晶,故晶态材料机械稳定性不高。同时,同木材、玻璃和塑料等一样,晶态材料的机械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与韧性(材料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吸收能量并抵抗断裂的能力)相互制约,如何改善高结晶材料的脆性,同步增强其机械强度和韧性为晶态材料当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最新Nature Index发布,肿瘤防治中心荣登Health sciences领域国内医疗机构榜首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文朝阳、陈鋆、赵现廷)近日,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发布2023年度最新排名,在Health sciences(健康科学)领域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肿瘤防治中心”)以论文数72,贡献份额23.45,荣登该领域国内医疗机构第1,位列该领域全球医疗机构第34。在全球癌症专科机构排名中,肿瘤防治中心连续多年稳居国内第1、国际第4。此外,肿瘤防治中心在Biological sciences领域也取得系列重大进展,位列国内医疗机构第2。

丁俊军团队开发相分离关键氨基酸鉴定算法PSPHunter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玉琦)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是介导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在细胞中区室化分布的重要机制之一,广泛参与转录调控、自噬、DNA复制、染色质互作等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异常相分离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解析相分离的功能对于破译细胞生命活动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

附属第六医院李孟鸿团队揭秘CSN6如何调控肥胖人群肝细胞癌进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婷婷、戴希安、简文杨)近日,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李孟鸿教授及其合作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2022IF=15.1)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CSN6-SPOP-HMGCS1 Axis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via YAP1 Activa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COP9信号小体亚基6 (CSN6) 通过拮抗斑点型POZ蛋白 (SPOP) 泛素连接酶稳定HMGCS1,进而激活YAP1促进肿瘤的生长,为靶向肿瘤代谢异常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颜光美/林园团队新型“可复制型活药”溶瘤病毒M1的药动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大新闻网(通讯员张玉琦)近日,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林园团队系统解析了溶瘤病毒M1作为一种新型“可复制型活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基于其关键调控机制建立了特异性增效策略。这一发现为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溶瘤病毒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3月10日发表在药学领域著名期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上。

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团队为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提供治疗新模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婷婷 戴希安 简文杨)2024年4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科邓艳红教授、结直肠外科汪建平教授和黄美近主任医师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牵头开展的“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对比直接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OPTICAL)”研究结果在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22 IF:45)在线发表。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为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带来较高比例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和肿瘤降期率,并能显著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新策略。

徐瑞华团队中国肿瘤临床研究领域专题评述获Cell在线发表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陈鋆、赵现廷)2024年3月2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受邀在国际学术权威期刊《细胞》(Cell)发表了题为“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挑战与机遇”的专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