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全团队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发展和阿尔兹海默病的关键调控分子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齐炜炜、方珍珍)Kallistatin(KAL),由SERPINA4编码,是主要表达在肝细胞中的分泌蛋白。高国全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糖尿病、肿瘤代谢与病理性血管新生关键调控分子的机制研究,以往的研究证明了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的KAL水平明显升高,可以激活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导致糖尿病伤口组织的炎症。目前团队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周兴旺团队揭示中药吴茱萸来源的天然产物DeHE靶向激活内质网应激蛋白DDIT3调控肿瘤干细胞治疗胰腺癌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玉琦)胰腺癌主要是胰腺导管腺癌 (PDAC),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消化道肿瘤,被称为癌王,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发病隐匿、转移早,预后差的特点,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手段,亟需研究发展新的治疗策略/药物。胰腺癌干细胞是公认的胰腺癌耐药和复发转移的主要诱因。因此,靶向肿瘤干细胞并加以清除是克服胰腺癌化疗耐药并防止癌症复发转移的关键。但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未有能有效针对胰腺癌肿瘤干细胞的药物。
张东京副教授研究发现雄性交配骚扰可增强昆虫不育技术(SIT)控制伊蚊效果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玉琦)昆虫不育技术(SIT)通过在目标区域持续大量释放经辐照绝育的雄虫,利用它们与野外雌虫交配诱导不育,达到降低目标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害虫种群密度的降低效率与绝育雄虫和野生雄虫的比例直接相关。持续的释放措施会使得区域内绝育雄虫的数量远远大于野生雄虫/雌虫的数量,最终导致严重“不对称”的雄雌比(雄多雌少,即高雄雌比)。事实上,高雄雌比在SIT项目中并不少见,如在SIT控制采采蝇种群的现场试验中,绝育雄蝇与野生雄/雌蝇的比例可高达100:1。
中山医学院王继厂教授团队揭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调控人类胎盘发育与疾病的新机制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玉琦)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起源于外源病毒对远古生命生殖系的侵染,经过数百万年的协同进化,逐渐稳固下来成为宿主基因组的一部分。人类基因组中8%的DNA由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相关序列组成。然而,由于其序列在进化过程中不断累积突变并受缚于宿主基因组的沉默机制,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被认为大多处于“死亡”状态,化作宿主基因组中的“古病毒遗迹”或“垃圾DNA”。近年来,这些“古病毒遗迹”在发育与疾病中的调控作用逐渐引起关注。
中山大学团队报道siAEG-1和多柔比星的共同递送通过玉米蛋白基纳米胶束治疗骨肉瘤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黎明)近日,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黎明教授课题组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王芬副教授课题组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杂志上发表题为“Co-delivery of siAEG-1 and doxorubicin to treat osteosarcoma via nanomicelles for azide−alkyne “click” conjugation of poly(L-lysine) dendrons onto zein”的研究论文 ( 2024,264,13072
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团队全球首次应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成功阻断端粒融合型环状染色体向子代传递
中大新闻讯(通讯员张婷婷、戴希安、简文杨、张志强)2024年3月19日,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团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球首次应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成功阻断端粒融合型环状染色体向子代传递,现健康宝宝已满百天。这是国际上首次通过改进后的基于链读测序的长片段二代测序技术,成功实现了端粒融合型环状染色体的单体型构建。
中山医学院李勃兴/黄潋滟团队揭示共情行为性别差异的神经机制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玉琦)为了适应群体生活,个体需要及时识别其他个体的情绪状态并作出适宜的行为反应。这种感受、识别、理解和想象对方情绪状态并产生适宜行为的能力被称为共情(empathy)。当目睹同伴经历痛苦时,个体会因情感共情而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情绪变化,也会因认知共情而表现出安慰、解救等亲社会行为。对个体而言,共情有助于获取环境信息,发展社会关系,更好地融入群体,提高生存率;对群体而言,共情有助于促进利他行为,增进凝聚力,发展道德,维持物种的生存和繁衍。相反,共情出现异常不仅会引起极端的利己主义,也可导致极端的反社会行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神经免疫团队关于自身免疫性脑炎遗传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舒崖清)近日,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神经免疫团队在神经病学旗舰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中科院一区Top,IF=11.2)发表了题为 “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 is associated with HLA-A*3303 and HLA-DPB1*050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神经免疫团队联合德国Borstel研究中心及海南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等国内外16家单位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