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曦蒋乐伦团队发表磁驱动多模态电子导管研究新进展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夏天)近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谢曦教授团队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蒋乐伦教授团队研发了一款高柔性、磁驱动、集成多参数生化传感的多模态电子导管,能够微介入弯曲复杂的血管内和体腔,原位实时监测器官局部多种生化指标浓度,从而促进微介入手术的功能化和智能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
张辉杨念生团队研究揭示巨噬细胞来源的VISTA在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机制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康峻鸣)近日,附属第一医院张辉研究员、杨念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及结肠炎小鼠模型中,VISTA在促炎的单核/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敲除或阻断VISTA可显著减轻结肠炎小鼠的肠道病变,但不影响肠道炎症与肠道微生态,该保护作用在清除巨噬细胞后消失。
彭福华汤常永邱伟团队揭示ClC-2致髓鞘病变机制,为白质脑病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杨露)近日,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彭福华、汤常永、邱伟团队揭示了ClC-2在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及髓鞘修复中的作用,及其致髓鞘病变的具体作用机制,并通过对该机制的全面探讨与阐释,筛选了可能的干预靶点作为CC2L及其他类似的白质脑病的潜在治疗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
张慧东团队发现锂暴露导致铜死亡而引发不明病因流产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文志烽) 近日,附属第八医院张慧东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锂暴露是引发不明病因流产的新的健康风险因素,还揭示了锂暴露引发不明原因流产的全新生物学机制,并且还鉴定了治疗流产的新靶点。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综合性期刊《尖端科学》(Advanced Science)。
马骏:让鼻咽癌患者“活得久”“活得好”
中大新闻网讯(赵现廷)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马骏团队牵头,联合全球17个国家/地区的50位顶尖专家共同制定的《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及图谱》(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并同步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
肖智勇团队发现月震正在引发新滑坡
中大新闻网讯 最新研究表明,月球不是一片死寂的荒漠,表面和内部仍在“活动”。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肖智勇团队联合遥感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吴明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发现2009年以来月球上新增了数十处滑坡,而这些滑坡的主要“推手”,不是小行星撞击,而是月球内部产生的地震,也就是科学家所称的“内生月震”。该成果近日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是月球热演化研究的重要进展,为未来人类登月建站的选址与安全防护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