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荐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公示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推荐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有关要求,我校对拟推荐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6年11月25日至2016年12月1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候选项目存有异议,可在2016年12月1日下午5点前以书面形式送交科研院。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逾期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王晓松,联系电话:84111595。
科 学 研 究 院
2016年11月25日
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文昌鱼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适应性微进化及其分子机制
项目负责人:徐安龙
合作单位(排序):中山大学、耶鲁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所属领域:与人体研究有关的生物学、医学、药学
对完成项目有特别贡献的45岁以下的其他学术骨干:黄盛丰、元少春、陶鑫
项目简介:
人的健康得益于基于抗体重排的适应性免疫。其中RAG蛋白介导抗体重排机制的起源,是适应性免疫形成的关键事件。正是其如此的重要性,寻找抗体重排机制起源的研究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激励着一代代免疫学家为之努力。诺贝尔奖得主利根川进于1979年提出了重排机制的转座子起源假说。过去三十多年,尽管围绕重排机制,特别是RAG的功能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但转座子起源假说并未得到证实,成为困扰免疫学界的一个经典谜题。
徐安龙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以有活化石之称的文昌鱼为研究对象,对多个文昌鱼基因组草图进行深度信息学分析,发现了一个全新DNA转座子并命名为ProtoRAG。系统的功能研究表明,ProtoRAG就是人们长期搜寻的祖先RAG转座子的“分子活化石”。一般认为,祖先RAG转座子的驯化是六亿年前人类抗体重排机制的起源的关键。这一发现为抗体重排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最有力和最直接的证据。该转座子的发现有可能为未来利用重排机制设计新的免疫抗体和免疫基因提供了崭新的基因编辑思路和技术。
该发现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Nat Commun和2016年Cell等知名期刊上。
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利用内源性干细胞原位再生功能性晶状体治疗婴幼儿白内障
项目负责人:刘奕志
合作单位(排序):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phthalmology,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60, China.
2.Shiley Eye Institute, Institute for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Institute for Genomic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 California 92093, USA.
3.Molecular Medicine Research Cente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therap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Sichuan 610041, China.
4.Guangzhou Kang Rui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mpany, Guangzhou 510005, China.
5.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Dallas, Texas 75390, USA.
6.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Sichuan 610041, China.
7.Division of Genetics, Department of Medicine,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Massachusetts 02115, USA.
8.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 California 92093, USA.
9.Veterans Administration Healthcare System, San Diego, California 92093, USA.
所属领域:与人体研究有关的生物学、医学、药学
对完成项目有特别贡献的45岁以下的其他学术骨干:林浩添、欧阳宏、黄姗
项目简介:
1.立项依据
白内障为全球首位致盲眼病,是眼内透明的晶状体变混浊而失去聚光功能。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婴幼儿眼球和视功能尚处于发育阶段,患儿只适合单纯摘除白内障,不能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严重影响视功能。
人类晶状体是终身生长的组织器官,摘除后,残存的组织仍可再生。我们希望利用晶状体这种再生潜能,摘除白内障后,再生出透明的、有功能的晶状体,实现人类实体组织器官的再生。
2.主要创新点
1)首次发现并鉴定了晶状体的上皮干细胞,发现Pax6和Bmil是晶状体再生的关键因子;
2)创建内微创白内障新术式,最大限度保留晶状体基底膜和干细胞,构建了利于晶状体上皮干细胞再生的微环境;
3)创建的技术利用内源性干细胞实现了功能性晶状体再生,并已用于临床治疗婴幼儿白内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标志性成果的产生方式
研究成果以原创论文(article)的形式于2016年3月在Nature(自然)杂志发表(第一作者单位,最后通讯作者)。
本成果利用内源性干细胞,再生了功能性的晶状体,并用于临床治疗婴幼儿白内障,标志着人类首次实现了实体组织器官的功能性再生,是干细胞临床治疗的新方向,也是近年来再生医学的重大突破。
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内科治疗
项目负责人:张力
合作单位(排序):江门市中心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顺德中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赣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
所属领域:与人体研究有关的生物学、医学、药学
对完成项目有特别贡献的45岁以下的其他学术骨干:黄岩、黄培玉、杨云鹏、洪少东
项目简介:
1、立项依据
我国是全球世界鼻咽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在鼻咽癌导致死亡的患者中,75%是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复发、转移性鼻咽癌以内科治疗为主,传统化疗效果欠佳,治疗水平亟待提高。
2、主要创新点
(1)发现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中有良好疗效的新型化疗方案
(2)发现鼻咽癌靶向治疗的可行靶点
(3)发现鼻咽癌免疫治疗的可行位点
3、标志性成果的产生方式
(1)通过多中心研究发现复发、转移鼻咽癌一线治疗中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优于5-FU联合顺铂,确立了晚期一线标准方案。结果发表在《柳叶刀》。(Lancet. IF 44.0)
(2)通过临床试验探索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在晚期鼻咽癌二线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结果提示该方案有效率高,无疾病进展生存期长,为鼻咽癌内科治疗提供新选择。(BMC Cancer. IF 3.2)
(3)发现阿法替尼能抑制鼻咽癌细胞中EGFR通路的活化,阻止鼻咽癌细胞的增殖,是值得探索的靶向治疗。(Drug Des Devel Ther. IF 2.8)
(4)发现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BIBF 1120显著抑制鼻咽癌移植瘤的生长及新生血管形成,提示其可能成为转移性鼻咽癌的新治疗选择。(Drug Des Devel Ther. IF 2.8)
(5)发现CTLA-4高表达是鼻咽癌的一个不良预后指标,CTLA-4抑制剂可能成为鼻咽癌免疫治疗的位点。(Oncotarget. IF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