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荐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公示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推荐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有关要求,我校对拟推荐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5年10月28日至2015年11月3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候选项目存有异议,可在2015年11月3日下午5点前以书面形式送交科研院。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逾期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王晓松,联系电话:84111595。
科 学 研 究 院
2015年10月28日
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细菌耐药性逆转策略的建立
项目负责人:彭宣宪
申报单位:中山大学
所属领域:与人体研究有关的生物学、医学、药学
主要完成人员:彭宣宪、李惠、彭博、苏玉斌、韩轶
项目简介:
1、立项依据
细菌耐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养殖业。目前对多重耐药菌的控制,主要寄托于新抗生素。由于新发现越来越难、研制周期越来越长,而使用后细菌很快产生耐药性,故该策略同时在选择多重耐药菌,甚至超级耐药菌。因此,更新研究思路势在必行。
2、主要创新点
发现了耐药菌具有与敏感菌不同的耐药代谢组,可以从中鉴定关键生物标志物作为逆转分子,用于重建耐药菌代谢状态,使耐药代谢组逆转为敏感代谢组,从而建立了一种通过逆转细菌耐药性的防治多重耐药菌的新思路和利用原有抗生素防治多重耐药菌的新策略。这不仅对防治多重耐药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可对现有耐受抗生素重新再利用,因而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3、标志性成果的产生方式(如论文,请说明发表时间、刊物名称及科学意义;如论著,请说明出版时间、著作名称及科学意义;如专利,请说明专利国别、批准号及经济社会效益;如鉴定,请说明鉴定或验收时间、主要技术指标、水平及经济社会效益。)
1)论文:Cell Metabolism, 2015, 21;249–261. 发现了耐药代谢组,鉴定了丙氨酸和葡萄糖是耐药性逆转分子,两者协同提高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最高达27.6万倍,揭示了其逆转机制,提出了耐药性逆转控制耐药菌新策略。
2)论文:J Proteome Res 2015, 14:1612-1620. 发现果糖为耐药性逆转分子,并揭示其逆转分子机制。
3)综述:Protein Cell, 2015, 6:628-637. 提出了逆转重编代谢组学新概念。
4)国家授权发明专利:ZL201210511911.1.发现谷氨酸为耐药性逆转分子。
5)国家授权发明专利:ZL201210589250.4.发现甘氨酸为逆转分子。
